在广州,电动自行车以后可能没法说走就走了。
6月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分路段分时段限行,其中在东风路、黄埔大道全天限行,以减少对城市交通大动脉运转效率的影响。
据广州日报,7月10日上午,广州市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听证会于召开。听证会上,大部分听证代表对《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表示理解和支持,并就具体限行路段和限行时间提出了意见建议。
将“中心区域限行”调整为“部分路段限行”
据介绍,与2021年征求意见的原方案相比,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方案在限行范围和限行时间上有了调整,即:将“中心区域限行”调整为“部分路段限行”,将“全天候限行”调整为“全天、白天、高峰分层次、分时段限行”。
2021年7月,广州交警形成第一份“中心区域限行”的限行方案,并开始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不过这份限行方案迟迟未落地。在听证会上,广州交警回应称,2021年7月开始征求意见之后,整个过程持续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考虑到疫情方面的影响,中心区域限行这个方案一直没有落地实施。为了更加科学决策,广州交警按照2021年出台的《广东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履行相关程序,经过再次论证,也借鉴了其他一线城市的经验,形成了目前的“路段限行”方案。
1.是否可对电动自行车进行大范围限行?听证会上,有代表提出是否可针对电动车恢复大范围限行?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梁明昌回应称,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广州日均公交出行有600多万人次,如今只有约300万人次,而电动自行车上牌数量已超360万。两个数据一升一降,此消彼长。一部分曾经选择公交、机动车出行的市民,转去选择电动自行车作为出行工具。“我们要注重电动自行车的出行刚需,不宜一刀切大范围限行。”
2、限行路段根据怎样标准制定?路段时段可否进一步优化?
梁明昌介绍,交警部门会同第三方科研机构综合了包括路网结构、道路等级和功能、人车流量、非机动车道建设情况、公交覆盖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分,把评分相对靠前的路段作为限行路段。
不少听证代表对限行路段和时段提出了具体意见建议,比如:仅工作日限行,法定节假日和周末放开;在东风路限行的情况下,环市路、中山路可否放开?针对广州塔周边被限行路段包围的几个小区,可否优化限行时段?对市民群众使用电动自行车接送小朋友上下学的“刚需”,交警部门能否给出更人性化个性化的配套补充措施?
“今天上午,听证代表提出了很多很有建设性的意见。”梁明昌说,从6月6日公开征求意见以来至7月6日,广州交警一共收到了5040份市民意见建议,经初步分析,大部分的市民都认为对电动自行车的乱象急需进行更严格的管理,其中23.3%的市民对限行方案的路段、时段提出很多优化调整的建议;23.2%市民反对限行,认为限行后会严重影响出行;17.2%的市民支持限行,部分还认为目前的限行方案过于宽松,要求扩大限行范围;36.3%为咨询或者其他加强管理的建议。
3、是否给外卖配送等服务行业“另开一个口子”?
听证会上,就是否给予外卖配送等服务行业电动自行车骑行相对宽松的政策,部分代表意见相左。有代表认为,对外卖配送等民生服务行业来说,电动自行车不是简单的代步工具,而是谋生工具,应给予相对宽松的政策。有部分代表则认为,外卖配送等行业的电动自行车骑行者交通违法现象普遍较严重,不应“特殊对待”。
一些听证代表提出,建议外卖平台给予外卖骑手更宽裕的送餐时间,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交通违法骑手的管理,比如将骑行速度是否超标纳入平台考核。
广州拟出台限行措施:部分路段24小时禁行
6月6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的通告(征求意见稿)》发布,提出对电动自行车实行分路段分时段限行,其中在东风路、黄埔大道全天限行,以减少对城市交通大动脉运转效率的影响。
据广州市公安交管部门通报,截至2023年3月底,广州全市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数量为322万辆(媒体估算实际数量超过500万辆),已远超现有道路通行、停放资源承载能力,也对城市正常交通秩序和管理等产生了极大冲击。广东省电动自行车商会统计数据显示,仅2022年广州电动自行车的销量就达到了120万辆。
以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测算,广州市常住人口为1867.66万人,322万辆上牌电动自行车意味着每5-6人便拥有一辆上牌电动自行车;如果按照超过500万辆的实际数量来估算,这个数据将达到每3-4人便拥有一辆电动自行车。
广州市公安局推进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政策调整工作,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借鉴国内其他城市管理经验,立足广州现实情况,进一步形成了中心区“路段限行”的方案(征求意见稿)。
根据《征求意见稿》,限行时间分全天、白天和早晚高峰,限行路段集中在海珠区、越秀区、天河区和白云区几个中心城区。其中,东风路、黄埔大道两条城市大动脉全天限行;每天7时30分至19时30分限行路段包括沿江路、滨江路、艺洲路、阅江路等,集中在珠江沿岸;7时30分至9时30分、17时30分至19时30分限行路段包括解放路、中山路、天河路、临江大道等主要道路。
广州市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措施示意图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的方案与2021年征求意见的原方案相比,有了两处调整:一是在限行范围上,将“中心区域限行”调整为“部分路段限行”,二是在限行时间上,将“全天候限行”调整为“全天、白天、高峰分层次、分时段限行”。
之所以做出如此调整,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各界对限行主要持两种观点:一是认为电动自行车事实上已经成为买菜、接送小孩上学等短途出行的补充,应该通过引导和规范,让电动自行车、机动车和行人和谐共存;二是认为广州市中心区早晚高峰交通拥堵、非机动车基础设施不完善、道路资源不均衡,对广州市中心区电动自行车应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官方还表示,推动和完善电动自行车改装、超速的治理机制,以及外卖平台企业的监督管理机制,从源头上治理电动自行车使用乱象。
在广州交警的微信公众号评论区,有网友表示,“从底层百姓生活考虑出发,不太支持限行。”也有网友表示,“早该限制电鸡(电动自行车)了。”
已远超广州现有承载能力
与电动车数量一同暴增的是出行乱象。2022年,广州交警查处电动自行车交通违法行为逾160万宗,其中交通事故189宗。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在关于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建议答复的函中指出,目前的电动车数量已经远远超出广州现有道路通行、停放资源承载能力,也对城市正常交通秩序和管理等产生了极大冲击。
《征求意见稿》中,黄埔大道西(石牌东路以西)作为城市交通大动脉,拟全天24小时禁行电动自行车。据羊城晚报报道,6月8日晚高峰时段,三车道的路段未设置非机动车道,车多路堵,行驶缓慢。在1分钟左右的时间里,途经此处的电动自行车约有24辆,大部分没有靠右侧行驶,而是在马路中间与机动车混行,部分车主没戴头盔。旁边的人行道上也不时有电动自行车驶过,不乏逆行的情况。
一位电动自行车车主表示,这段路没有非机动车道,不得不骑到人行道或者机动车道上,虽知存在风险,但也只能抱着侥幸心理。在他看来,如果这段路禁行电动自行车,许多车主会选择绕路,有可能加剧其他路段的堵塞。
也有市民表示,这段路电动自行车非常多,且存在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情况。前不久,其岳母在走路时就被电动自行车撞了,住进了医院。他相信,禁行电动自行车后道路交通秩序会得到一定改善。
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乱象多,已成为众多城市共同面对的难题,其他城市又是怎样治理的?
据羊城晚报,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以北京为例介绍,北京因交通流量大等原因,在长安街、府右街等十条大街限制了电动自行车通行。但北京与广州不同的是,其非机动车道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便开始建设,目前已相对完备,最宽的自行车道能达5米。北京许多道路为三块板道路,即中间是机动车道,两边是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之间设置了绿化或护栏等形式的隔离带,避免占道混行。健康的交通系统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各行其道”。
此外,杨新苗认为,电动自行车要落实两轮车轻量化,回归非机动车的属性和定位至关重要,如今不少电动自行车靠向了机动车,性能功能明显错位,存在不少问题。而日本、欧洲等国家使用的“带电两轮车”和我国普遍使用的电动自行车有显著不同,通常为轻量化的助力自行车,必须要脚踏起来才能前进,通过电机提供额外的助力。这种轻量化的助力自行车比传统的人力自行车省力,能满足居民日常中短途出行需求,又能避免一些交通安全和用电安全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城市在禁电动车时对不同行业有灵活的安排。深圳划分了一级限行区和二级限行区,针对二级限行区规定的是“全天24小时禁止除民生行业外的电动自行车通行”。
【大盘回暖,潜力选手重返第一!报名倒计时,立即上车亲自操盘!】周二,汽车板块再次拉升,新能源汽车和无人驾驶等概念表现亮眼,卫星导航板块最为火爆,多只个股涨停。收盘,第一名“11”收益率30.34%,成为本期比赛首位突破30%收益率的选手,第二名“每经网友39533”收益率29.56%,第三名星耀选手“倾诉衷肠”收益率28.49%,稳扎稳打排名持续上升,另外,“广州翻倍哥”直线上升32名位列第七。大家注意了,本期比赛报名倒计时,时间截至7月12日。下载安装每日经济新闻APP立即参赛,学习高手经验,提升投资能力!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若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不负任何法律责任,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发送到本站邮箱,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